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
一、食源性疾患的定義:
指通過攝食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,通常具有感染性質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。根據WHO的定義,食源性有三個要素:即食物是傳播疾病的媒介;引起食源性疾患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;臨床特征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現。
二、食物中毒的特點:
1、由于沒有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染過程,所以導致發病呈暴發性,潛伏期短,來勢急劇,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發病,發病曲線呈突然上升的趨勢。
2、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臨床癥狀。常常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消化道癥狀。
3、發病與食物有關。患者在近期內都食用過同樣的食物,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該類有毒食物的人群,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病很快停止,發病曲線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趨勢。
4、食物中毒病人對健康人不具有傳染性。
三、杜絕食物中毒
1、把好原材料入庫關,嚴格按照原材料驗收標準進行驗收,堅決不讓腐爛變質原材料進入食堂。
2、把好菜品制作關,保證菜品質量符合食品衛生的有關規定,做到不生不糊,確保不會引起食源性疾病。
3、嚴格按照冷菜間衛生標準和工作程序進行操作,遵守“清洗→消毒→清洗”的工作流程,保證冷菜間菜品的衛生。
4、實行食品留樣制度。
5、把好菜品出售關,做好產品防護,防止菜品因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。